Typography

Typography

  • 在這個常常要看平板電腦的時代,很多廣告物品吸引著人們的目光
  • 這篇文章主要來自來一個懂字懂字的節奏,其對致力於推廣中文字型設計的justfont blog裡的文章做脈絡化的整理
  • 文字排版(typography)會影響了畫面的情緒(mood)、調性(tone)、風格(style),在特定時刻更會牽涉到人命
  • 容易混淆的詞彙
    • 字體(typeface):有共同設計理念的文字集合(例:黑體在設計上的特徵為外型方正、筆畫粗細一致)
    • 字型(font):字體可以被實際使用的形式(例:思源黑體是Google和Adobe開發的免費字型)
    • 字型家族(font family):多套相同風格但不同粗細的字型(例:思源黑體共有六種不同粗細樣式,同屬一個字型家族

歷史

  • 字型即是一種力量──將想法和語言以視覺呈現的力量

    15世紀初─黑體字 (Blackletter)

  • 早期的書籍必須花上數個月以人工謄寫,直到印刷術的出現、才讓耗時又昂貴的知識傳遞成本大幅降低。
  • 國中歷史課本一般指稱發明活字印刷術的人是中國的畢昇。然而現在提到印刷,幾乎都會提起歐洲人古騰堡 (Johannes Gutenberg)。
  • 古騰堡除了改良印刷術,最厲害的是發明了一套字型,讓印刷程序的效率更高。印刷術講求的正是大量且快速的生產,古騰堡的改良讓知識傳遞更加普及,更推生了隨後的歐洲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和科學革命,為現代知識經濟和傳播奠定了物質性的基礎。
  • 我們可以在復古風格設計,或報章雜誌如 The New York Times、 The Washington Times 看到它的蹤影。
  • Blackletter 雖然雕刻便利,卻明顯地有著過度密集、讓人閱讀困難的問題

15世紀文藝復興──羅馬體=人文風格字體(Roman Type, Humanist Type, 威尼斯式 (Venetian)字體)

  • 羅馬體不是羅馬人用的字體,而是法國人 Nicolas Jenson 在十五世紀時受到古羅馬建築物上的刻文啟發所創造出來的字體
  • 羅馬體一個很大的特色,就是仿照手寫的感覺。觀察一下,字體是否有些歪歪扭扭、粗細不均勻?它也被稱作人文風格字體 (Humanist),為文藝復興時期最普遍的字體。在歷史書籍、聖經內文、或復古風格的設計中最為常見。
  • 會有這樣的粗細差異是因為過去鋼筆與鵝毛筆所手寫產生的差異
  • 包括 Centaur, Garamond, Lynton, Stempel Schneidler, Verona

18世紀啟蒙運動與工業革命──舊風格字體 (Old Style Type) 與過渡時期字體 (Transitional Type)

  • 隨著印刷工具的進步,字體變得更加圓滑、線條粗細的差距更大,出現了舊風格字體 (Old Style Type)
  • 由於舊風格字體的特色兼具「人性化」和「機械化」的感覺,因此常被使用在報章雜誌和早期的科技大廠上。
  • 另一位叫 John Baskerville 的英國人創造了過渡時期字體 (Transitional Type),被用作啟蒙時代的象徵
  • 獨立宣言的起草、與早期美國政府的官方公文字體,都是用 Baskerville 所發明的 Baskerville 字體。
  • 舊風格字體 (Old Style Type) 到過渡時期字體 (Transitional Type),手寫的痕跡越來越少,粗筆劃越粗、細筆畫越細的衝突感越來越大,字型也越來越對稱、充滿機械感。字型逐漸走向一種「理性」的感覺
    • 第一,過渡時期字體的重心幾乎是垂直的

    • 第二,更誇張的粗細對比(high contrast)
    • 第三,頂部的襯線更水平了,襯線與線條的交接處更圓弧化了

18世紀末時尚產業興起─現代體 (Modern Type)

  • 一位叫 Didot 的法國人和另一位叫 Bodoni 的義大利人,各自創造了命名為 Didot 和 Bondoni 的字體,現在統稱為「現代體」(Modern Type)。
  • 有著高度差異化、百分百對稱、且完全去除了手寫
  • 19 – 20 世紀的時尚產業興起,現代體被大量應用在時尚風格的設計上

19 世紀初大眾廣告興起──埃及體 = 方塊體 (Egyptian Type, Slab Serif)

  • 埃及體的流行,和 1815 年拿破侖剛入侵埃及、發現尼羅河文化遺跡並帶回埃及古文物回歐洲為同一時期,因此被稱為「埃及體」
  • 埃及體有著特色化的粗體字,襯線也非常粗
  • 雖不適合放在內文中,卻適合被用作廣告標題
  • 因為埃及體大氣、顯眼、穩重的特色,與當時初興起的汽車產業,因而被廣泛應用在汽車商標上

20 世紀初大眾化商業發展──無襯線體 (Sans-Serif)

  • 物極必反,在「襯線體」(Serif) 逐漸發展到了一個極致後,忽然開始流行「無襯線體」(Sans-Serif) ──沒有尾巴裝飾,且沒有粗細筆畫差異、每一筆都是一樣的粗細。Sans 在法文中,是無的意思。
  • 它一直被認為是一種沒特色的字型,始終活在襯線體的陰影之下,早期也只有前衛藝術家會作為叛逆風格的字體使用
  • 二十世紀初商業大眾化,普普風與工業風開始流行,無襯線體才逐漸取代襯線體,形成當代的代表字型
  • 1927 年,德國設計師 Paul Renner 創造了命名為「Futura」的字體,得到了空前的迴響,Futura 也成為無襯線字體歷史上最重要的突破──以幾何形狀為基礎設計、字體粗線相等,具有時尚與未來感。

  • 2015 年,Google 的 Logo 也做了 17  年來最大的變化──將原先的舊風格字體、改為使用 Futura 字體的改良。
  • Eric Gill 創造了「Gill Sans」的字體,想跟 Futura 打對台。
    • Gill Sans 比稍稍拉長的 Futura 更圓、也更幾何
  • 瑞士設計師 Max Miedinger 於 1957 年發明的 Helvetica
    • 具有清晰好讀、不過度搶眼、能忠實呈現內文的特色
    • 由於被使用的頻率太高,號稱為全世界最受歡迎的字體。
  • 第一行開始從左到右

實際應用

  • 不同的字型卻帶給人們截然不同的感受。要選擇什麼樣的字型,必須同時考量:

  • 你的觀眾是誰?

  • 你的口吻是什麼?

  • 是否能達成你的目的?

    • 可讀性(readability)
    • 易辨性(legibility)
    • 可視性(visibility)
      • ,若是UI/UX設計,還要另外考量螢幕顯示的效果(display adequacy)
    • 英文上

  • 小技巧

    • 理想強調法:粗體字型與斜體字型

  • 視認性(legibility)與易讀性(readability)

    • 視認性legibility)-- 能不能區分清楚長得很像的字

    • 易讀性**readability** -- 讀起來有沒有舒服

      • 英文:x-height 高一點比較適合小螢幕

      • 我們知道英文字母的垂直長度越長,對眼睛是越顯眼的,Condensed字體就是一個極端的例子。而在小螢幕上,雖然閱讀距離相對近,但每個字又相對更小。這個時候,將每個字母的x-height調高,能有效幫助眼睛認為這個字是比較明顯的

      • 以下這張圖就說明了字級大小對文字視認性的影響:

      • 韻律感應為一種視覺心理的應用,描述視覺元素以固定規律出現時,人眼所能感受的節奏感覺,

        • 「一個字體設計時有兩個基本的方向:水平的--也就是導引視覺在每一行移動的方向;還有垂直的--顧名思義是每個字母垂直空間的掌握,這主要是由stem決定的。」
      • 字體的水平面向有關於閱讀時的視覺導引;而垂直面向則有關於韻律感。如果stem太擁擠、太過靠近,節奏感就變得過於緊湊,沒有空間讓眼睛舒服的接收訊息;而若是太寬,距離太遠,也就讓節奏感過於放鬆。

      • Segoe UI 也主打比較一般字體開闊的counter。舉例而言b, d, g, p這些字體的設計,會讓每個字符有更多呼吸空間,也讓字之間的節奏更有致。

        • counter指的就是q, p, b, d, Q, O,o 等字中間的圓型封閉區域。

中文上

    • 外面的大框稱為「字身框」:所謂的「字身」就是指活字的字身,也就是每個字的物理距離,也就是之前說的步進寬度 (advance width)
    • 裡面的小框稱之為「字面框」:字面是文字的字圖(glyph)本身實際分佈的空間
  • 九宮格的正中間那一格,稱之為「中宮」

    • 仔細觀察名家的書帖,您會發現,很多字的結構,筆劃都向中宮集中

    • 雖然這 5 行字的字號、字面的大小都完全相同,您是否覺得下方的文字看起來明顯大了很多呢? 這就是中宮神奇的魔法!

    • 嘗試來進一步品味這些字,中宮最緊縮的版本,似乎有種懷念感,最為傳統,而遠看時,每個字的輪廓差異最明顯。而最下方的版本,文字變大了,筆畫清晰了,不過每個字都趨近方形了,是不是有多了點科技,又少了點人文的感覺呢? 或許每個人的感受不同,讀者不知道有什麼樣的感受。

    • 一般認為,重心較低的文字,較有安定感,對讀者比較親近;而重心較高的文字,較有緊張感,能表現出文字的品味。不過這些只能說是通論,不見得能適用所有情況,還是要看其他筆畫、中宮的設計而定。

    • 雖然中文本身是沒有所謂基準線(baseline)的,不過現代的文字生活,中文時時刻刻需要與英文、數字混排在一起。所以中文字型還是要決定出一條基準線,為了讓字型與英數字排版在一起時,能擺在個適當的位置。如上圖,一般我們會把基準線設在比漢字底端稍微高一點的位置,在經驗上,這樣中英文排列的效果看起來最舒服。

其他

  • 免費字體

    • 王漢宗系列字型
    • 花園明朝體
    • 思源黑體
    • M+FONTS
    • 瀨戶フォント
    • 吐き溜
  • 小遊戲

Re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