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改變歷史的 50 個心理學實驗
研究的開端 (1848~1919)
蚯蚓有智慧嗎?
- 達爾文發現蚯蚓拖移樹葉的方式顯示其有基本智能的表現,而非本能現象
上下顛倒的世界
- 大腦能適應上下顛倒的世界,並正常生活
- 但是其根空間察覺 (spatial awareness)是有相當大的關係
貓有多聰明
巴夫洛夫的狗
- 制約可以讓中性刺激引起強烈的反應
- 自然反射如流口水為非制約反射 (unconditioned reflex)
- 古典制約 (classical conditioning)
你以為番茄是你的想像
- 人們在要求進行想像的狀況下,很難把新像與實際的知覺區分開來
行為主義的挑戰 (1920~1940)
小艾伯特實驗
- 所有行為上的個體差異都是因為過去的經歷了不同的學習和制約所導致
- 類化反應
- 實驗上仍有倫理上的批評
未完成的焦慮
- 相較於已完成的事,我們更容易記住未完成的事情
- 跟完形心理學裡的封閉性概念類似
長期記憶
- 回憶其實並不是單純想起靜態的事實,而是一種主動處理的歷程,與想像和思考的方式相似
- 慣例化 (conventionalization)
- 要塑造行為,正向增強比懲罰更有效
- 操作制約
心理學提升生產力
民主該如何管理?
- 需要積極的團隊管理而非提供無限制的個人自由才能有最有效的民主
不一樣的關注焦點 (1941~1961)
老鼠的心智地圖
- 老鼠具有潛在學習的能力,可以記住細節,展現認知行為
孩子在想什麼?
- 兒童的思考方式和大人不同,他們的學習能力會隨著不同階段逐漸發展
- 守恆概念
- 自我中心概念
- 物體恆存概念
耳鳴
- 所有人都可能在無察覺狀況下聽不到耳鳴的
末日將近
- 人們在處理兩種以上彼此矛盾的信念時,會變得焦慮不安,甚至選擇相信毫無邏輯之事
屈服同儕壓力
- 即使認為是錯的仍有一部份受試者會同意頹對決策
- 群眾壓力
- 自我疑惑 (不是他們瘋了,就是我瘋了)
- 作為少數需要勇氣
- 以群體意識為重 (希望團隊一致)
嬰兒的依戀
- 證據顯示,嬰兒對於母體的依賴不只是建立在餵哺上
- 倫理批評
短期記憶
- 人類具有強大的短期視覺記憶
後天學習的攻擊行為
- 暴露在攻擊行為下的兒童較有可能展現肢體上的攻擊行為
要不要跟我一夥
- 引發衝突的是對資源的競爭,而非個體差異
心智、大腦與其他人 (1962~1970)
米爾格倫實驗
- 大部分受試者會服從權威角色,執行違背自己良心的事
- 納粹殘黨
盲人重見光明
- 感覺經驗並不簡單
瞳孔的秘密
- 大腦在進行較複雜的思考時,瞳孔會放大,反之縮小
護士的挑戰
- 就算明知道有些規矩的用意是在拯救人命,但在權威人士的命令下,受試者還是會試著打破他
- 個人決策、團體討論
他人的私人空間
- 未經許可侵犯個人空間,會令人感到困擾、反感
- 性別以及文化上的差異
左右腦分離
- 裂腦似乎會使左右腦半球出現兩股獨立的意識
- (裂腦實驗,我們大腦中可能還有另一個人 | 老高與小茉 Mr & Mrs Gao)[https://youtu.be/pDZyb1xhLPE]
旁觀者
- 在面對需要幫助的人時,個人比群體更傾向伸出援手
心想事成
- 高度的期望能帶來較佳的結果
- 名叫漢斯的馬
嬰兒的母體依賴
- 嬰兒在探索周遭世界時,非常需要母親的存在,作為一種安全的基地
認知革命 (1971~1980)
好人變壞
- 讓參與者表現出殘酷或暴力行為的是環境而不是他們本身的個性
- 去人性化 (dehumanize)
邏輯題目
- 我們很難處理抽象問題,但是形式來呈現,同樣的問題會變得相對簡單
精神醫生的診斷
- 某些精神病院的專家,無法分辨正常人與真正病患間的差異,病友嚴重的去人性化表現
- 對少數群體或病患的偏見、防衛意識
獎勵對兒童的影響
- 獎勵會降低孩子對某些活動的天生興趣
記憶的清晰
- 我們對於事件的記憶可能會被事後接收的訊息影響
- 虛假記憶、錯誤訊息效應 (misinformation effect)
- 法庭作證
艱難的抉擇
- 當結果未知時,認知偏誤 (cognitive bias) 可能會使我們做出糟糕的決定
吊橋理論
- 身體對恐懼與性興奮的反應,確實存在著關聯性
狗的無力
- 覺得自己對負面事件的無能為力可能會導致憂鬱
- 憂鬱症的某些特徵是習得無助感所造成的效應
- 無助感
- 普遍性無助感 (universal helplessness)
- 個人無助感 (personal helplessness)
用雙眼傾聽
- 除了耳朵外,我們傾聽的時候也會用到眼睛
- 大腦創傷可能讓人只看得到單側世界
- 自我意志可能只是迷思,但我們還是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熟能生巧
- 練習、訓練加上有聲思考法式最佳組合
自閉兒的世界
- 自閉兒無法看見別人的心智
禱告治病
- 從伯德的實驗數據來看,禱告似乎有正面效應
- 得知有人代禱
- 表現焦慮 (performance anxiety)
臉孔過目不忘
- 有時候認羊比認人容易
超感知覺
- 何諾頓的實驗顯示,讀心術可能真的存在,但至今無人能重現他的實驗結果
哪裡不一樣
- 我們有時候對近在眼前的東西視而不見
這是你的手嗎
- 有時候我們對自己的身體會產生錯誤的知覺
- 本體感覺偏移 (proprioceptive drift)
無法操自己癢
- 大腦會有意識地對該部位降低敏感度
- 怕癢與精神分裂有驚人的相關性
聯覺效應
- 對某些人而言,所有感官都是相連的
靈魂投影
- 沒有確定證據能證明靈魂出竅的現象存在
Reference